返回首页|能源行业产品大典 人才市场 网上论坛 与我互动
中国储能频道
扫描关注能源界官方微信

滚动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储能 > 储能材料

磷酸铁锂(LFP)正极材料面临的3大问题

  来源:高工锂电技术与应用    关键词: 材料 

LFP的产业化难度贯穿原材料、工艺、设备、电池的生产、BMS整个产业链。就目前而言,容量已经不是LFP最关键指标,低温、一致性、加工性能以及材料铁杂质含量等才是影响磷酸铁锂材料应用的关键因素。

LFP最早是由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的J.B.Goodenough课题组在1997年首次公开报道的,最初由于这个材料制备方法不成熟而且电化学性能很差而没有受到广泛重视。直到2000年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的M. Armand开创性地报道了的碳包覆技术而显着改善了LFP的电化学性能之后,该材料才成为锂电正极材料研究的热点。

之后,加拿大魁北克水电联合蒙特利尔大学、法国CNRS、ACEP共同申请了碳包覆LFP专利,这个技术正是LFP得以实际应用的基础。

2001年,M.Armand联合数家单位发起成立了Phostech公司。2002年美国Velence公司使用碳热还原技术,首次实现了LFP产业化生产。2003年MIT教授Yet-Ming Chiang成立了A123(现被万向收购),该公司宣称利用其独创的离子掺杂和纳米化技术,大幅度提高了LFP材料的电化学性能。2007年,Phostech开创性地使用水热法生产出了电化学性能优异的纳米级P2产品,其性能指标直到现在也仍然是磷酸铁锂材料的标杆。

1.1 磷酸铁锂材料的基本问题

LFP材料的优点读者都耳熟能详,笔者这里不再赘述。笔者要强调的是,国人往往只看到LFP的优点,而忽视了其缺点。LFP的产业化难度贯穿原材料、工艺、设备、电池的生产、BMS整个产业链。就目前而言,容量已经不是LFP最关键指标,低温、一致性、加工性能以及材料铁杂质含量等才是影响磷酸铁锂材料应用的关键因素。

磷酸铁锂材料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①LFP材料的本征电子电导率非常低,仅仅在10-9S/cm 量级而基本被认为是绝缘体,这主要是小极化子传导机制所致。LFP材料Li+的活化能只有约0.3~0.5 eV ,导致其Li+扩散系数只有约10-10~10-15 cm2/s。极低的电子电导和离子扩散系数是LFP倍率性能不佳的主要原因。②LFP的振实密度较低一般只能达到0.8-1.3g /cm3,材料纳米化以后振实/压实密度更低,低压实密度必然会降低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③工业化生产不易制备出高纯物项,这主要是由于在大规模生产中Fe2+ 容易氧化生成Fe3 + 或者过度还原生成单质铁从而在烧结过程中引入杂质,而杂项的存在必然恶化LFP的电化学性能。

上图显示了LFP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目前研究的主要方法包括: ①采用纳米合成技术制备LFP纳米颗粒,从而减小Li+扩散距离来改善倍率性能。②合成碳包覆的LFP复合物,从而提高其电子电导。③采用颗粒球形化技术提高材料振实密度,从而提高LFP电池的能量密度。④掺杂其它金属阳离子增强其电子电导和离子扩散系数。但是关于杂原子掺杂一直存在很多争议,比如杂原子是否能够掺入到LiFePO4晶格中,掺杂的位置是在Fe位还是Li位,以及掺杂能否提高离子电导等问题。

美国MIT教授Yet-Ming Chiang 2002年在Nature Material上报道利用高价态金属离子如Nb、W、Ti、Mg、Zr等取代 Li位大幅度提高LFP了的电子电导和倍率性能,但是国际上其它研究机构没有能够重复出来该结果,所以笔者认为该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很低。笔者个人认为,合成过程中生成的微量碳杂质污染才是导致材料电子电导和倍率性能的提高的主要原因。

笔者这里要强调的是,上面所说的这些LFP改性工艺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但真正在实际工业化生产过程中实施起来都具有相当难度,在下面的篇幅里笔者将结合生产实践经验加以论叙。

当然,目前制约LFP大规模应用还有价格上的因素。如果考虑到磷酸铁锂材料基本没有再回收利用的价值,那么LFP就必须把价格做到足够低才能相比LCO, NCM和NCA材料具有整体上的性价比,而LCO基本上可以通过电池回收弥补30-40%的Co原材料成本。笔者个人认为,必须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将价格进一步降低到6-8万/吨的水平,LFP才有被市场大规模接纳的可能性,而技术路线的选择将是决定成本的主要因素。

0

为您推荐

  • 苏州纳米所开发出超高热导率石墨烯-聚合物复合材料

    中国储能网讯:作为近来纳米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新兴的石墨烯由于具有独特的二维结构、高比表面积和优异的热学性能(导热系数可高达3000-6000W ... 2017-03-20
  • 2015年磷酸铁锂原材料订货量有望超14万吨

    中国储能网讯:大智慧通讯社从汽车行业权威人士处获悉,2015年全国磷酸铁锂原材料的订货量预计将超过14万吨,而2014年磷酸铁锂原材料的订货量只有1万吨左右。另据锂电池行业人士消息,根据目前的订单看,2015年磷酸铁锂订货量 ... 2017-03-20
  • 2014年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回顾与展望

    中国储能网讯:“十二五”期间,中国一直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新材料产业被定性为“国... 2017-03-20
  • 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座谈石墨烯产业发展思路

    中国储能网讯: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在青岛高新区组织召开石墨烯产业发展座谈会。江南石墨烯研究院、北京大学、重庆墨希、常州第六元素、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德阳烯碳、青岛华高能源、南车新能源、贝特瑞新能... 2017-03-20
  • 合肥研究院成功制备纳米零价铁/石墨烯复合材料

    中国储能网讯: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应用等离子体研究室科研人员采用H2 Ar混合气体等离子体成功制备了纳米零价铁 石墨烯复合材料(NZVI rGOs),并应用于变价态易溶性放射性元素和金属离子的 ... 2017-03-20
  • 新材料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即将出台

    中国储能网讯: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司长周长益29日向记者透露,包括新材料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正在编制并即将出台。其中,为将石墨烯打造成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先导性产业,工信部正会同有关部门拟定加快石墨烯产业创... 2017-03-20
  • 七家正极材料企业掀产能大跃进 警惕过剩风险

    与下游新能源汽车市场开年遇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轮上游正极材料领域的产能扩张布局正风起云涌。高工锂电统计,自2017年1月份以来,已先后有厦... 2017-03-20

友情中心